全成本核算是一种用来确定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完整端到端成本的会计方法。
也称为“全额成本”或“吸收成本法”,在大多数常见会计方法中都是必需的,包括公认会计准则(GAAP)、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和所得税报告标准。
使用完全成本核算方法时,所有直接、固定和可变间接费用都分配给最终产品。
在完全成本核算中,这些各种费用随着产品(或服务)通过库存账户移动,直到产品售出。然后, 损益表将这些费用确认为销货成本 (COGS) 项下的费用。
完全成本法的另一种方法称为可变成本法或直接成本法。对固定制造间接成本的处理,例如工资和建筑物租赁,是这两种不同会计风格之间的主要区别。
使用可变成本法的公司将这些运营费用与生产成本分开。简而言之,他们试图确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独立于经营企业的日常成本。
在可变成本法下,固定制造间接费用在其发生期间计入费用。相比之下,完全成本法将固定制造间接成本确认为销售商品或服务时的费用。选择一种方法而不是另一种方法会对财务报表的报告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在实践中,成本计算方法都没有对错。一些组织会发现可变成本法更有效,而另一些组织则更喜欢完全成本法。方法选择的有用性归结为管理态度、行为和组织设计 ,因为它涉及到准确的投入、成本捕获和估值。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转向准时制 (JIT) 或相关的精简生产程序和库存系统,在许多方面,直接或完全成本核算方法失去了意义,因为在生产过程中绑定的成本和费用越来越少。
符合报告规则:完全成本核算的最大好处之一是它符合公认会计原则。即使公司决定在内部使用可变成本法,法律也要求在其发布的任何外部财务报表中使用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核算也是公司用于计算和申报税款的方法。
核算所有生产成本:考虑到所有费用,投资者和管理层可以全面了解公司制造产品的成本。确定每单位的总成本有助于企业确定商品和服务的合适定价。
更容易跟踪利润:如果所有产品在制造时的同一会计期间没有销售出去,则完全成本法比可变成本法更准确地反映盈利能力。这对于那些在预期的销售季节性增长之前就提高产量的公司来说尤其重要。
•难以比较产品线:全成本计算也有一些缺点。例如,考虑到所有费用,包括与那些生产没有直接联系的费用,可能会使管理层更难比较不同产品线的盈利能力。
•对提高运营效率的影响:使用完全成本核算的管理团队也会发现运行成本-产量-利润(CVP) 分析更具挑战性,该分析用于确定公司必须制造和销售多少产品才能达到盈利水平,并提高运营效率。如果固定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占特别大的一部分,则很难确定在不同生产水平上发生的成本变化。
•利润扭曲:完全成本计算的另一个主要缺陷是它可能会误导投资者。固定成本不会从收入中扣除,除非公司生产的所有产品都销售出去了,否则这意味着公司的利润水平在特定会计期间可能看起来会比实际情况更好。